Thursday, September 20, 2018

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

【经文】
复次。须菩提。菩萨于法。应无所住。行于布施。所谓不住色布施。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。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。不住于相。何以故。若菩萨不住相布施。其福德不可思量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东方虚空可思量不。不也。世尊。须菩提。南西北方。四维上下。虚空可思量不。不也。世尊。须菩提。菩萨无住相布施。福德亦复如是。不可思量。须菩提。菩萨但应如所教住。

【译文】

'再说,须菩提,菩萨修行佛法,应该是无所执著,无所布施。也就是说布施而离开布施相,不要执著于声音、香气、味道、触摸、意识的布施。须菩提,菩萨应该 这样布施,不要执著于表相的布施。' '这是什么缘故?' '如果菩萨不执著于表相作布施,他所得到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量。须菩提,你意下觉得如何?单是东方 的虚空有多大?你能思量得出来吗?’ ’不可思量,世尊。' '须菩提,南方、西方、北方,上方,下方虚空广阔,你能思量出有多大吗?' '不可思量,世尊。' '须菩提,菩萨不执著于表相作布施,他的福德也像这样大得不可思量。须菩提,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只能按我教你的方法来修行。'

以上经文与文章摘自[弘善佛教网]

【解说】
布施的种类分三种,即;财施,法施及无畏施,
- 财施,以财物去救济疾病贫苦的人。
- 法施,以正法去劝人修善断恶
- 无畏施,善说或帮助众生,使众生感到舒适和不害怕,如放生、使它免遭杀身之祸,如帮人解决困扰问题、使他人在精神上得到安定,减少恐惧,或得到关怀、鼓励, 使其建立起信心。

布施时,应达到「不住相布施」,也就是「三轮体空」的境界。三轮是指:能施者、受施者、所施物。在布施时,体达施者、受者及所施物皆悉本空,则能摧碾执著之相。
- 施空:谓能施之人,体达我身本空,岂有我为能施。既知’无我’,则无希望福报之心,是名施空。
- 受空:谓既体达本无我为能施之人,亦’无他’人为受施之者,是名受空。
- 施物空:物即资财珍宝等物,谓能体达’一切皆空’,岂有此物,而为所施,是名施物空。

举例方便说;
- 能施者:布施在于破除个人的悭吝与贪心,要以清净心施,断除各种染污心,名利心、望报心、求果心,将所有布施功德至心回向于一切众生。
- 受施者:应平等给予受施者,不择冤亲、贵贱、好丑,不贪爱、轻慢、嫉妒、嗔恚、偏执或恶口骂受施者,不说受施者的长短善恶。应随意而施,皆令满足。
- 所施物:不应心有所分别或得失来来衡量其物的大小及多少 (包括财、法或无畏施) 。

在舍时,应无所住地施舍一切,心不应住在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上。众生要想成就佛果,当然对此世界的万事万物不能留恋,要能舍离。

众生如果着相去布施,所行的布施也是人间善业,只能得善报,不能出轮回。而菩萨的不住相布施才能布施后无所求,不求回报理解,不希求功德和果位,才能心不被境转,没有得失的烦恼,也才能尽快回归本来圆满、无得无失的自性真空。

第四品的大意是:
- 菩萨修行佛法,应该是无所执著,无所布施。
- 不要执著于形相,声音、香气、味道、触摸、意识的布施。菩萨要能内舍六根、外舍六尘,但心却不能着相而舍,否则就有得失的苦恼。
- 如果菩萨不执著于表相作布施,他所得到的福德就有如十方’虚空’大到不可思量。 


以上乃摘自不同佛教网站,以作方便解说,如有不解,不明或错述之处,请回馈或参考原本经文作为自修。
以上文章参考自[易度门]和[[佛弟子文库]

结缘语

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、"第四至第六品"的编排已在2018年9月20日圆满完成。

《金刚经》第四至六品为;
第四品: 菩萨修行佛法,应该是无所执著,不住相的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。

第五品: 凡是一切有形有相的身相,都是虚妄不真的, 也不可以身相来见如来,因为佛所说的身相,也就不是真的身相。

第六品:人如心中存有相状,就会执著于自我、他人、众生、寿者相。我们既不应该执迷于佛法和不是(非)佛法的表相。就如同渡河的木筏,过河上岸后就不用惦记它了。对佛法尚且都该这样不要执著,何况对于非佛法呢

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、"第七至第九品" 将于2018年10月10日发布。🙏🏻🙏🏻🙏🏻